苏俊斌:以智能视听赋能跨文化传播

民心相通是筑牢中非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中非网络媒体加强合作有利于促进中非之间的民心相通,那么在智能媒体时代如何借力当代前沿技术特别是智能视听技术,来推动多元主体形成合力,以增进中非民心相通?我主要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分享三点思考。

首先,新技术为实现跨文化传播提供新可能。所谓技术赋能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有助于跨越语言屏障,中非各国之间由于语言差异,对于民间日常交往,自然语言还是一道屏障。智能实时翻译无疑为轻松跨越语言屏障提供了可能;其次是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中非在价值观、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一定程度形成文化隔阂,传统媒体难以解决跨文化传播的错误解读甚至冲突解读问题,通过个性化推荐算法,中非双方网民更有希望能看到对方符合自己偏好的可爱面向;第三是有助于提高内容产能,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为中非民间更容易采用包括影音作品在内的多模态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电子商务“常来常往”不再是难事。以上略举三个方面,是智能技术为跨文化传播赋能,促进中非民心相通可能带来的机遇。

其次,新技术对跨文化传播提出新挑战。互联网日益把全球编制成为一张无缝之网,2020年至2023年之间COVID-19全球疫情大流行已经引起人们注意信息伴随疫情产生信息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巨大影响。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在批量生成虚假信息和虚假新闻方面的具有巨大潜能。这提醒我们注意,技术的发展速度有时会超越我们的预期和准备。我们要从人文主义视角出发,深入思考如何为人类正在踏入的未来营造一个人与智能体和谐共生的环境。中非各国媒体同仁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应当共同负起责任,确保技术的使用不仅遵循伦理标准,更要服务于社会的长远利益,避免技术滥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第三,多元主体合力促进跨文化民心相通。作为传媒教育工作者,教育也是中非合作多元主体中的一元,我们喜欢说“教育是深度传播、传播是广度教育”,促进中非民心相通,我们愿意多做些面向中非青年领袖的深度传播。这几天即将迎来厦门大学建校103年周年,今后我将在课堂上向来自世界各国包括非洲国家的厦大学生多分享中非网络媒体合作的成功经验,我个人也期待有机会认识更多非洲青年领袖,也希望有机会能去非洲学习参访非洲网络媒体和传媒教育界的同行。

总之,面对智能时代对中非之间跨文化传播提出的诸多机遇挑战,中非网络传媒教育工作者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探索有效的教育创新模式,培养新时代的智能国际传播人才,为中非网络媒体未来开展可持续的高质量合作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一起为增进中非民心相通,最终实现中非乃至全人类的合作共赢而努力。 

相关产品

评论